《从“自主识字”走向卓越》获一等奖
|
|||||||||||||||||||||||||||||||||||||||||||||||||||||||||||||||||||||||||||||||||||||||||||||||||||||||||
从“自主识字”走向卓越——小学一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李虎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12-05-09
从“自主识字”走向卓越 ——小学一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模式研究 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小学部 李虎 【摘要】 “少、慢、差、费、累”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结。如何破解轻负担与高质效的矛盾?南山区教育局曾令格局长指出,“在理论上要勇于创新,在策略上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新一轮课改倡导自主学习的背景下,在南山区“以学为本”卓越课堂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基于右脑开发及早期阅读理论,我们开始了“小学一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模式研究”。崔峦领衔的专家组的鉴定结论是:“我国识字教学的突破。” 目前该研究已经在深圳初步推广并走向全国。6岁孩子能够自主高效地学习,必将引发对基础教育甚至整个教育的反思,并率先引领小学语文教育走向卓越。 【关键词】自主识字 教学模式 卓越教育 一、 背景:突破识字瓶颈,提高语文质效 (一)快识字、早阅读,是破解语文教学低效的关键 “少、慢、差、费、累”是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结。那么,究竟是什么捆住了中国语文的手脚? 崔峦指出“由于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我国儿童进入阅读比拼音国家儿童晚,从一定程度上说,使我们的母语教育输在了起跑线上。”相关研究成果也证明:“3-6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尽早阅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早期阅读决定人的一生。” 然而,常规识字教学一年级一个学期的最大识字量仅为400个。于是汉字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成了我国儿童早期阅读的瓶颈。由此看来,识字慢、阅读晚是导致我国语文教育低效的关键。 (二)右脑开发理论使突破识字瓶颈成为可能 右脑开发理论告诉我们,“右脑的记忆力是左脑的100万倍。”然而我们的“右脑至今还沉睡着。” 七田真教授在《超右脑开发训练》中指出:“右脑具有把所见所闻用图像记忆下来,并用图像把信息原样重现出来的能力。”他说,“这种照相记忆能力常出现在0—12岁的幼儿身上,成人身上很难见到。在这期间,0—6岁会经常表现出来,其出现的概率为100%,6—12岁比较容易表现出来,12岁以后则比较困难。”(七田真著《超右脑开发训练》2009年第2版)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五、六岁儿童面对汉字、词语以映像的形式印在脑海中,我们称之谓“映像识字”。儿童感知的这一特点,在我国心理学家艾伟、蔡乐生的识字心理实验中早已得到证实,“应试者识别汉字的字形时,作整字看,无分析笔画之趋向。” (三)我们的思考:把汉字看做一个个图案,以扫描的形式识记 基于上述理论思考,如果把方块汉字看成一个个日常事物的图案,引导6岁儿童激活照相记忆能力,像识记纷繁的事物一样,将汉字扫描到大脑中,再通过有趣的重复再认,就可以取代繁琐的字形分析,实现高效识字。 二、实施:从“自主识字”开始 基于汉字复脑文字的特点和儿童右脑照相记忆功能,使儿童在游戏中自主快速识字,我们编创了《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游戏卡》(共有28张卡片,2528个常用汉字,中国专利号:ZL200520057506.2)及同步阅读教材,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一年级小学生通过“看图猜读”,“折叠确认”,“星级检测”,“同步阅读”等游戏,自觉主动地快速识字。 学校设立 “自主识字”校本课程。课程目标是在一年级一个学期内自主识字2500个,并能够独立进入大量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下: 1.儿歌导入(设计意图:集中注意力,复习游戏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2.申报星级(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自我导学)学生以不同手势示意本节 课要达到的星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大王),老师了解全班申报星级情况,简单小结鼓励。 3.自主识字(设计意图:以学为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自主快速识字)自学申报达标的两张自主识字游戏卡,准备过关升级。 4.星级展示台(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在兵教兵中共同进步)以四人小组 为单位根据申报星级,同学之间互相检测。由高星级检测低星级,或者同星级互相检测。 5.智勇大闯关(设计意图:在闯关游戏中展示识字本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饱尝成功的喜悦,激励全体同学快速向高星级努力)老师利用配套课件随机抽测,一般从低星级开始,逐渐向高星级闯关。展示的同学读对一个,其他同学跟读一次。常用词语随机指定造句。 6.发升级卡(设计意图:升级卡既是班级评价表升级的依据,也是家庭评 价表的证明,对6岁孩子来说,升级卡是调动学校、家庭双重激励的桥梁)老师或老师聘请的小“考官”给升级的同学发放升级卡。 7. 同步阅读大擂台(设计意图:在打擂的游戏中,展示读书本领,老师点拨,同学互助,激发读书热情,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的同时,为课外大量阅读做准备)同步阅读是“自主识字”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该书中的328篇儿歌、寓言和小故事,与《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游戏卡》中的每组配图词语一一对应。同步阅读环节不做任何分析讲解,只提出三个星级的标准:一颗星,清晰响亮;二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三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短文时如果遇到带点句子还需模仿说话(教材中有一百个常用句式,其中典型关联词都涂有红色,读到这样的短文,要模仿说话)。 同步阅读初期四个大组之间打擂,同步阅读后期四人小组之间打擂。这样能进一步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 效果:自主识字使6岁孩子变得“卓越” 南山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博士在阐述卓越课堂文化建设自主学习核心价值取向时指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静心自学的习惯,落实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发展… …从而学会学习,享受学习。”自主识字实验践行并实现了这一目标。 (一) 三个案例 翻来覆去,像魔方——趣味是实现卓越的前提 王予昕妈妈王凡十分激动地介绍孩子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游戏卡》时的情形,“这样折一下,就是B-1图片上汉字的拼音,这样折一下,就是B-3图片上汉字的拼音……”从A-1到D-4,翻来覆去,像魔方一般变幻无穷,小妍深深地被这奇妙的东东(《自主识字游戏卡》)所吸引。 不可思议——能力是体现卓越的特征 2011年11月20日,自主识字进行到第28天。晚上放学了,孩子们不肯走,还争着给我读《追赶天边的彩虹》。三五个孩子,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做到我的大腿上。那稚嫩响亮而又十分流畅的朗读,声声敲击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激动。过了一会儿,来了几位帮助搞卫生的家长,大家纷纷谈论孩子的惊喜变化。我到书架里找了一本三年级的老师用书,请陈梓峰和王一涵两个小朋友来读。陈榟峰妈妈、许雅茜妈妈和王一涵的外婆,都放下手中的活,好奇地凑过来听。一大段话,里边还穿插一首古诗,两个孩子读得声音响亮,且比较流畅。许雅茜妈妈感慨地说,“实际咱们孩子识字才仅仅一个月呀,简直是太神奇了!”王一涵的外婆说:“一年级的孩子,正常情况下,刚刚学过拼音,可是我们的孩子居然能读这么难的书了,真是不可思议!”我听了激动得把两个孩子搂在怀里,亲了又亲。其实,这样的感动经常陪伴着我。 10分钟可识字100多字,5天达到十星级——数字是卓越的见证 2012年3月16日,课题组专家到坪山新区的学校检查实验情况。首先来到比较偏僻的汤坑小学,我们从实验班里挑选了一位家长不够配合,识字刚刚达到三星级的孩子来到校长室。结果何林虹小朋友在8分钟时间内完成了一张四星级的游戏卡认读并通过检测。坪山实验学校的唐香萍小朋友也在7分钟内完成了一张卡片的认读并通过检测。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小学部一年7班的李晨新小朋友在没有什么识字基础的情况下,在国庆期间用5天(每天40分钟左右)自主识字达到了十星级。他在西丽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家长面前现场展示识字、读书本领,赢得阵阵掌声。 (二) 自主识字是常规教学识字量的3到5倍 实验进行到60天和150天时,由五六年级学生到一年级实验班一对一检测自主识字星级达标情况。两次检测的结果,见表1: 表1: 2009年一年级“自主识字”星级达标检测统计表
从表一看出,6岁孩子,在60—150天内,仅从常规教学中匀出1/9的时间(每周一节课),自主识字可达2000—2500个,超常规教学3到5倍。 (三)一年级下学期,实验班学生阅读能力显著提高 在第三轮实验一年级下学期,课题组对一年级三个班学生和二年级的一个班学生进行了阅读能力的检测。测试的方式是选择、判断和画线。在题目的设置上,要在能反映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时,力求体现学生的概括、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测试的结果,见表(2): 表(2) 一年级下学期阅读能力测试统计表 2007.07
从表(2)看出,此次阅读检测,两个实验班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阅读体现出来的思维能力都优于一年级对照班,而且效果极其显著。实验4班的成绩已经超过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且差异明显。虽然实验6班的水平与二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平均分还是比二年级对照班高5.83分。 四、评价:“我国识字教学的突破” 专家组的鉴定结论是:“我国识字教学的突破。”崔峦在现场检测后表示:“难以置信,这是识字可以做到无师自通的奥秘。” 全国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著名特级教师张光璎老师看课后说:“难道语文就非得‘少慢差费’吗?今天的展示说明,完全可以做到‘多快好省’嘛!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年级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期,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整堂课没有了传统课堂教师的强势,而代之以学生的愉悦。”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原会长廖哲勋教授的评价是“我国识字教学改革的新飞跃。”成都名师崔雪梅感叹:“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认识这么多字,真让我震惊!震惊的还有他们用的是一种巧妙的方式。”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中心小学余红老师现场检测后写到:“惊叹,惊喜!简直是神话!抽测了3个孩子均达到十星级,而且十分熟练,并能组词。” 四、 结论:“极有可能改变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 崔峦先生现场检测后欣然题词:“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极有可能改变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 (一)“自主识字”已经带来的改变 1.教材的改变。作为该项实验的核心载体,《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游戏卡》既是教材又是学具。 2.学习方式改变。自主性,正如赵志祥老师评价:“不用老师和家长教,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创新。” 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自主识字”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小组内的合作与互助氛围相当浓厚。组内的成员在兵教兵之中,建立深厚的友谊和合作意识。一个妈妈在博客里这样写道:“孩子担心的是怕小组里的一个小伙伴不能升级。” 3. 评价方式改变。评价目标具体形象,是孩子们喜欢的爬行动物、鸟类、交通工具和鲜花四套奖励图标。评价不求一致,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申报星级,得到什么图标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最终实现全体进步。 4.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识字教学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所以识字的过程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对字形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字的音形义的识记。 “自主识字”关注整体映像识记。10分钟内认识100多个字,应该可以这样说:汉字是世界上最美妙且最容易学的文字。 5.教与学状态的改变。实验班教师,真正成为了新课标里提倡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老师每天面对的是孩子们追着你过关升级,围着你给你读书。朱远川的妈妈在博客留言:“李老师,您真有魔法让这些小孩们这么乐于学习!我太感动了!谢谢!” (二)“自主识字”将来还会改变什么? 一年级六岁的孩子能够自主、高效地学习,必将引发对中国基础教育甚至整个教育的反思。 1. 探索将“问答讨论式”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合作式学习模式 大量识字后,我们准备将一篇课文所需掌握的知识、能力分解成若干个星级目标,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分层达标。目前,我校已经有两项有关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和方法研究的课题被列入南山区课堂文化建设小课题。 2.改变课程设置 大量识字后,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压缩语文教材学习课时,增设分享阅读课和专题习作训练课。 3.评价内容、手段的改变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我们试图探索像“自主识字”那样,建立评价内容具体,努力目标明确,学什么考什么的评价体系。 4.改变“少慢差费累”的现状,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卓越发展 研究证明,在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六岁孩子突破识字瓶颈后,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必将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随着这项研究被确立为教育部规划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和推广,“多快好省乐”的语文教学,必将为学校特色创建拓展时空,为素质教育实施增加助力,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卓越发展。 专家评鉴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小学李虎主任撰写的《从“自主识字”走向卓越——小学一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模式研究》这一教育论文是一篇立意新颖、结构完整、基于实验研究的、具有借鉴价值的文章。有以下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基于儿童发展需要的实验研究,具有实证性。本文研究对象和主题锁定在6岁儿童的自主识字教学,他的研究尊重了儿童的天性,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根据科学理论为依据进行实证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充分说明他的研究是有价值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基于右脑开发理论的创新研究,具有创新性。作者根据七田真教授《超右脑开发训练》理论,大胆尝试让6岁儿童进行自主识字教学,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本身就是是超智慧的研究行动,具有创新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具有实效性。从论文表(2)看出,,两个实验班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阅读体现出来的思维能力都优于一年级对照班,而且效果极其显著。实验4班的成绩已经超过了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且差异明显。虽然实验6班的水平与二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现显著差异,但平均分还是比二年级对照班高5.83分。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作者的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实效性。这个研究结果是值得信赖的,是值得推广和学习的。 最后,有一点建议:希望作者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向其他学科领域尝试,继续深入开展研究。 评鉴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韩立福博士 副研究员 二〇一二年五月一日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755-266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