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万红金)记者近日获悉: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的小学老师李虎把教具改成玩具,让孩子们在快乐玩耍和游戏中识字,其中就有三项改革获得国家专利局的专利。
今年44岁的李虎来自内蒙古通辽市,2003年来到南山区任学校语文老师。李老师已经在内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深圳更是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何让孩子们在6岁的时候就能够识字2000个,实现尽早无障碍阅读?李虎在总结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他研制出了《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游戏卡》。
李虎告诉记者,该游戏卡由25张卡片组成,每张卡片由纵横的虚线或实线分成若干个单元格。家长、老师和孩子可以沿虚线把该卡片折叠、打开,进行换声母、换韵母、声韵互换等交叉学习,而每折叠一次,这些汉字的图像也随时展露在游戏卡中,它能调动孩子们手、眼、脑、口并用,使孩子们边玩、边学,学玩结合。该游戏卡很好折叠,折叠之后方便随身携带。
李虎告诉记者,该实验在小学一年级推广后,效果很明显:在150天的时间里,仅用常规教学1/9的时间,学生自主识字,有95%的孩子认识1500字,80%的孩子认识2000字,更有68%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了2500字,而按照著名语言文字家安子介先生的统计,140万字的中文报刊,涉及到的常用汉字有3650个,如果能够识字2500个,就可以阅读98.8%的文章了,这对于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可喜的大好事。
记者了解到,该项成果实用效果明显,目前已经得到正式批准,专利号为ZL200520057506.2。
“其实李虎老师不光是这一个专利!”记者在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采访,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其实李老师在内地时就在一直琢磨学校语文教育,他发明的拼音卡和习字本内页就获得国家专利。其中拼音卡也是声母、韵母和声韵互换制作卡片而获得国家专利,而习字本内页就是让学生在练字的时候可以自己检测的原理而获得国家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