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自主识字”是“深圳好课程”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报
简介: 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同步读写”课题进展最新资讯,《汉语拼音自主识字游戏卡》、《追赶天边的彩虹》问题反馈。
2015年,深圳吹响了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号角。此次改革中一项重大行动就是联通课程与生活,消除课程“千校一面”的情况,提供丰富的课程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深圳“课程超市”应运而生。2015年9月,深圳市教科院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社会组织发布公告,希望分别遴选、委托开发700门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
“好课程”遴选的范围主要包括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学科拓展课程,以及体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特色课程。委托开发的范围则包括以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为基础的拓展课程,以及以科技创新、艺术创新、创业创新和人文素养为主题的4类特色课程。
深圳市教科院共择优遴选出300门“好课程”,其中部分由社会机构提供,还有一部分是学校自主开发,如北师大南山附小教师李虎带队开发的“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研究”等课程。
20多年前,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的问题就已引起了李虎的关注。他花了很大精力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大部分学生一学期常规识字量仅为400个左右。经过大量研究,李虎基于儿童右脑照相记忆功能等理论,开始了12年的“自主识字”实验。目前在李虎带队开展的“自主识字”实验班里,学生们经过不到一学期的自主学习,在游戏中就可完成小学6年2800个字的识字量。
被认定为“好课程”后,深圳市教科院将通过专题现场会、巡回宣讲等方式,推广遴选和委托开发“好课程”。
来源:中国教育报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755-26650701